水稻惡苗病、干尖線蟲病等是我省水稻上重要的種傳病害,尤其是水稻惡苗病在機插稻和旱育移(拋)稻上發(fā)病較重,苗稻瘟、稻薊馬等病蟲在沿海、沿江的部分地區(qū)苗期發(fā)生普遍,對水稻全苗壯苗及苗期生長構成較大威脅。開展水稻種子藥劑處理是經(jīng)濟、有效控制種傳病害及前期病蟲危害的重要措施,也是推進農(nóng)藥減量控害的有效途徑。各地要高度重視水稻種子處理工作,狠抓宣傳發(fā)動和服務指導,大力推廣安全高效種子藥劑處理技術,努力提高種子藥劑處理覆蓋率,為水稻豐產(chǎn)豐收打好堅實基礎。
一、精選稻種
要因地制宜選用優(yōu)質抗病良種,精選無病健壯稻種,在藥劑處理前晾曬2-3天,并進行風選,通過去雜去劣,減少菌源并增加種子活力,提高發(fā)芽率、發(fā)芽勢。近年惡苗病、干尖線蟲病、稻瘟病、細菌性條斑病等病害重發(fā)地區(qū),要壓縮高感品種的種植,降低病害發(fā)生的風險及防治壓力。
二、正確開展藥劑處理
一是選準藥種。對惡苗病,可選用氰烯菌酯、咯菌腈、精甲•咯菌腈、甲•嘧•甲霜靈、乙蒜素等藥劑浸種或拌種,鑒于我省絕大部分地區(qū)惡苗病菌已對咪鮮胺產(chǎn)生高水平抗性,要停用咪鮮胺浸種;對干尖線蟲病,可選用殺螟丹及其復配劑浸種;對惡苗病與干尖線蟲病混發(fā)區(qū),可選用殺螟•乙蒜素、殺螟丹加氰烯菌酯等藥劑浸種或拌種。生產(chǎn)上可選用25%氰烯菌酯懸浮劑2000-3000倍液,或20%氰烯菌酯•殺螟丹可濕性粉劑600-800倍液,或17%殺螟•乙蒜素可濕性粉劑200-400倍液浸種;或62.5克/升精甲霜靈•咯菌腈懸浮種衣劑300毫升,加水1700毫升,攪拌包衣稻種100千克;或12%甲•嘧•甲霜靈懸浮種衣劑250-500毫升,加水稀釋至1-2升,攪拌包衣稻種100千克;或31.9%吡蟲•戊唑醇懸浮種衣劑300-900毫升,加水稀釋至2-3升,攪拌包衣稻種100千克;對灰飛虱、稻薊馬發(fā)生較重地區(qū),可用吡蟲啉、噻蟲嗪、噻蟲胺等藥劑浸種或拌種;對細菌性條斑病、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發(fā)生區(qū),示范應用三氯異氰尿酸、氯溴異氰尿酸浸種或噻唑鋅拌種;對稻瘟病重發(fā)地區(qū)及其感病品種,添加咪鮮胺等藥劑浸種。二是提高種子處理質量。要用準種子處理的藥劑濃度,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濃度,保證防治效果;藥劑浸種時間要保證在48-60小時,浸后不用淘洗,直接播種或催芽播種;要注意浸勻浸透,浸種時藥液要淹沒稻種;袋裝化浸種時稻種裝滿2/3袋,確保翻袋時種子吸足水后均勻受藥,并時常翻動種子,提高浸種效果;機插稻分批浸種時切忌廢液再利用,以防藥劑濃度下降和病菌污染降低防效。包衣時要將種子與調好的藥液充分混勻,確保種子均勻著藥,晾干后催芽播種或晾干后直接播種;要大力示范推廣專用器械拌種(包衣),提高種子處理質量。三是調節(jié)浸種期間溫度。塑盤集中育秧要適當降低育秧期間溫度,創(chuàng)造不利于惡苗病菌侵染的溫度條件;旱育秧田催芽時禁用稻草墊底或覆蓋,以防稻草帶菌再侵染;避免高溫催芽和催長芽。殘留藥液不能倒在桑園、魚塘以及蠶室旁,以免魚類、鳥類和家蠶中毒,藥液浸過的種子不可食用或作飼料。
三、加強服務指導
開展種子藥劑處理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種傳病害及前期病蟲,也是將防治關口前移,實現(xiàn)農(nóng)藥減量控害的關鍵措施之一。各地要通過電視、廣播、網(wǎng)絡、報紙等媒體及12316等平臺,及時將防治技術送至千家萬戶;要通過農(nóng)企合作示范基地、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區(qū)等示范平臺,展示種子處理技術,輻射帶動大面積種子處理水平提高;要加大培訓力度,“面對面”、“手把手”普及種子處理技術,加強對專業(yè)服務組織、家庭農(nóng)場、規(guī)模種植戶等集中育秧的新型農(nóng)業(yè)經(jīng)營主體安全用藥指導,尤其是惡苗病、干尖線蟲病、稻瘟病等病蟲害重發(fā)地區(qū),以及細菌性條斑病等疫區(qū),確??茖W浸(拌)種全覆蓋,切實控制種傳病害及苗期病蟲危害。
黑龍江水稻種子,綏化市盛昌種業(yè),綏粳18,盛譽1號,綏稻3號,綏化水稻種子,盛昌種業(yè),